专业号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罗山县境内,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北麓,总面积4.68万h㎡。保护区前身为1955年建立的国营罗山董寨林场,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董寨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山区森林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具备鸟类观赏、科学考察、教学实习等多种功能。
960x300-7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独特性,是华北、华中和华东植物的镶嵌地带,三方植物区系交错、渗透,兼容并存。保护区内分布有高等植物1879种;兽类37种;两栖爬行类44种;昆虫2000多种;鸟类31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9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的有105种。1994年,在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北亚热带地区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地域,属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优先保护及具有国家和全球重要意义的区域。
  保护区自然景观秀丽迷人,这里群山环抱,流水潺潺,云雾缭绕,气象万千;风光旖旎、沟深林密、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清幽的山泉和蜿转动听的鸟鸣,既具南方地区的纤柔秀美,又体现北方景观的雄浑、粗犷。千年古刹灵山寺,佛教氛围浓厚;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已成为全国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区集优美的自然景观(特别是鸟类与森林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重要观鸟生态游和红色游的好地方。
  近年来,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坚持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先后获得“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信阳市生态示范建设窗口单位”、“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河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白冠长尾雉之乡”等称号。保护区在发展森林旅游上的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优良,资源丰富,人文和自然景观荟萃,是人们休闲度假、进行科学研究极为理想的基地。保护区不断加大科研监测设施设备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科研体系,进一步加大了科研攻关力度。同时利用区内科普设施与条件,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促进科普工作社会化,真正把保护区建设成全国性的科研和合作交流基地。自1994起保护区进行本底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本底资源的调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03年起按规划实施了一、二期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并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一期、二期工程实施后,发挥出了明显的投资效益,较大程度地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保护区在保护、科研、野外监测及对外宣传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重点物种、重点区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保护区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各级政府、社区群众及保护区干部职工进一步加强了对生态保护意义和特点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将董寨自然保护区打造成为管理规范、科研领先、社区和谐、宣传教育先进、自养能力较强、具备较高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扩大宣传渠道
  董寨保护区拥有美丽的景观和丰富的物种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0%,生态环境质量高,分布鸟类种类占全国的23%,占河南省的80%,是众多游客向往的地方。保护区建立与灵山景区企业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机制,互利共赢的宣传格局。创新宣传方式,改变以往旧的资源展示型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主流媒体宣传董寨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保护区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优势进行宣传。宣传渠道实现多元化,在政府和旅游部门的大力建设下,开辟了信阳—灵山旅游专线,客源源源不断。丰富的森林资源造就了鸟类天堂,京港澳高速、沪陕高速、京广铁路为高端游客、长线游客的快速进入打下良好基础。观鸟人群主要来自江浙沪粤及港澳台等地区,他们前来观鸟,亲身感受当地的人文、自然、交通等条件,无形中又在发达地区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三)加强保护区综合管护
  在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上,实行局、站、点三级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管护机构,充实基层站、点力量,对自然资源进行管护,现保护区内设8个科室,下设6个保护站、15个保护点,设有科研所、朱鹮繁育中心、疫源疫病监测站、鸟类环志站等机构;二是结合保护区的实际,制定保护区环境和资源保护目标计划,建立健全涉及资源保护执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等管理制度和相关条例,抓好保护措施的具体落实,对保护区资源进行综合有效的保护管理;三是利用“爱鸟周”“世界环境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生态宣传活动日,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力度。在保护区长期坚持保护宣传、密切与社区的联系下,周边群众的保护意识显著增强,每年都有附近群众把病伤、迷途的野生动物及幼鸟、鸟卵等送到保护区救护,基本上没有乱捕滥猎现象;四是加强与社区的协调,认真听取群众对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上的想法和建议,及时掌握资源保护动态信息。保护区工作人员每年都进行护林防火工作经验交流,坚决执行火源管控各项措施,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减少火情发生,确保防火警戒期内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五是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管护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六是通过实施保护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社区群众就业机会,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观鸟等生态旅游项目,提高周边群众经济收入,促进自然保护区社区和谐与发展;七是针对候鸟繁殖及迁徙途中觅食停歇规律,组织技术力量到各站指导保护管理工作,通过鸟类环志、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方式加强对鸟类主要栖息地区的保护力度;八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在保护区主要出入口及人为活动较频繁处设立宣传警示牌。通过保护、监测等各项管护措施的落实,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都相应的增加;野生动物数量持续增加,特别是鸟类种类由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的233种增加到现在的310种,代表性鸟种白冠长尾雉的种群密度也呈上升趋势。
960x300-8

  (四)推进可持续发展
  董寨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许多投资商把目光瞄准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董寨保护区结合《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针对保护区的现状和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路,并在四方面抓好实施。
  一是坚持依法治理,狠抓保护区资源的保护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理,联合森林公安、林政执法、资源管护等队伍,强力开展景区景观资源、森林资源的综合环境整治,严厉打击破坏保护区地貌、盗伐盗挖森林植被、违规建设等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不懈地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相关法律,使各类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实现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良好的资源保护意识,围绕发展思路统筹旅游项目规划,合理有序开发精品景区,并牢固树立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实验区内适当开展科普旅游、科学考察、教学实习等,现已开发了几条优质森林观鸟旅游线路,计划在2011年至2015年继续建设精品生态观鸟旅游线路55k;规划建设的灵山鸟类科普展示厅主体工程已完成;保护区在未来的几年将建设观鸟文化长廊10km、游客精品线路、游客中心、游客管理资料系统、观赏花卉苗木培育基地;2007年,国家林业局将濒危的鸟类之一“朱鹮”落户董寨保护区,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繁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朱鹮种群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其生存能力,保护区正在进行朱鹮野化放飞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规划逐步开发珍禽朱鹮观赏游项目。
  三是逐步建立服务机制,加强对旅游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形成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董寨保护区内农家乐大部分由社区群众个人开办,在设施、价格和服务方面参差不齐。保护区正规划逐步对农家乐服务人员和向导人员进行县情和接待方面的知识培训,进行县情及观鸟方面的宣传。
  四是积极做好资源整合的文章,通过精品包装,使有限的资源用足用好,发挥更大的潜力。近年来随着绿色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保护区内群众对土鸡蛋、土鸡、土猪肉、石山口鱼、茶叶、板栗等绿色产品进行了必要的包装,打造罗山农产品特色,逐步扩大种养规模,保护区也将在朱鹮野化放飞区引导群众种植无公害大米,发展绿色生产,丰富保护区旅游内涵,促进保护区和谐发展,为保护区发展注入生命活力。
  (五)观鸟旅游发展策略
  一是借势包装和营销,培育观鸟旅游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重返大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果把观鸟与其他项目的旅游结合起来,发展集户外休闲、观景、观鸟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并把人们的兴趣逐步向观鸟引导,开发观鸟旅游、鸟类摄影游、鸟类科普游、鸟类主题节庆游及鸟类博物馆等专项旅游产品,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为进一步发展好董寨的观鸟旅游,提升罗山的知名度,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建议由罗山县人民政府出面组织鸟类生态摄影,在这方面,东洞庭湖已成功举办的中国•岳阳洞庭湖观鸟大赛的经验值得借鉴。近年来,岳阳市一直把观鸟节作为推动岳阳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许多企业也对观鸟节的前景十分看好。
  二是统筹规划布局,合理有序开发。董寨保护区目前的观鸟线路已不能满足鸟人的观鸟愿望,现有的线路主要集中在白云保护站和灵山保护站,因资金原因荒田、鸡笼、七里冲三个保护站的优质观鸟线路一直没有开发。随着世界珍禽朱鹮的引入及种群规模的不断扩大,可规划开展适当的朱鹮观赏游项目。
  三是完善接待设施,规范标识标志。农家乐大部分由社区群众个人开办,无统一引导和规范,在设施、价格和服务方面参差不齐。有必要对农家乐服务人员和向导人员进行县情和接待方面的知识培训,制作统一标识和县情及观鸟方面的宣传彩页,配发到农家乐里。
960x300-9

  四、培育和包装农副产品。对土鸡蛋、土鸡、土猪肉、石山口鱼,茶叶、板栗等绿色产品进行必要的包装,打造罗山农产品特色,扩大种养规模,将来在朱鹮野化放飞区引导群众种植无公害大米,发展绿色生产。
  观鸟是集吃住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活动,生态观鸟旅游有着广阔市场发展空间,应加大生态观鸟旅游开发力度,逐步提高生态观鸟旅游的服务水平,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生态观鸟旅游产业体系,充分挖掘观鸟旅游潜在的经济效益。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注重生态观鸟旅游的社区参与,加强生态观鸟旅游者环境保护意识宣传与教育,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对鸟类资源的保护,在开发过程中,合理安排观鸟路线,在观鸟区尽可能减少设施建设,将生态观鸟旅游中对鸟类资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5067984号-35
基于E-file技术构建